设为标签?方便下次阅读

首页> >

第200章 (1 / 3)_

        谭秀才现在做的就是给他们分析知府大人的喜好,淮阳知府姓杨,是元景二十年的进士,在淮阳任知府已有四年,此人做事谨慎持重,文章不喜欢辞藻华丽的,更偏向中庸的言之有物的文风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前些年中榜人的文章也有迹可循,这也是托谭秀才在府城做小官的同窗好友所得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庆朝考中举人就可以有资格做官,只不过将来仕途有限,很多有本事的人都会继续往上考,但是也有那些自知会试无望的,家里有人脉的话授个八品小官还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有个好夫子的好处,平平再一次直观的感受到阶级的严密性,要不是谭秀才有门路,这些东西压根不是平平这个农家读书人能知道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谭秀才为什么能有这本事,自然跟他的学识有关,虽然谭秀才不再科考,但是这些年教出来的学生也不少,考中秀才的也不少,未来考上举人也不是没有希望,这都是谭秀才的人脉。

        把握住任何一次机会,这是平平现在心里唯一的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本来还对这次院试抱着成也行败也接受心态的平平,突然间不想这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自己只是一介农家出身的书生,如果按部就班再等两年考中秀才,不是不优秀,但是十五岁的秀才淮阳府也不缺,那些世家大族里优秀的子弟不少,那这份成绩也就不足以引人注目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平平现在缺的就是资源,考上秀才只是第一步,但是只在这一阶段,崔世友就给了平平很大压力,不是自己不如人,而是一些珍贵的书籍他压根就接触不到,在第一步上平平已经落后于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乡试会试只会更难,将来的差距也会更大,平平必须要让自己被人看到,被人赏识,只有这样,他才有接触到更高阶层的机会,尽管这个机会不一定会有,但是不搏一搏怎么会知道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
×

安卓APP测试上线!

一次下载,永不丢失